“腫瘤”是人們心目中非常可怕的疾病。人類除了毛發和指(趾)甲外,任何部位和組織都可能生“腫瘤”。“腫瘤”是什么?簡言之,是機體細胞在各種始動和促進因素作用下產生“增生與異常分化”形成新生物,生長失控、破壞所在器官或其周圍正常組織。全世界每年新發病例約900萬。我國約200萬,以肺癌、胃癌、無痛人流、腸癌、乳腺癌常見。
“生活方式癌”
研究顯示,八成左右的“惡性腫瘤”與環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,又稱“生活方式癌”。機體中“內因”(如遺傳、免疫等因素)在環境、不良生活方式的“致癌”和“促癌”因素作用下生“癌”。如:一些農藥、煤煙、石棉等易致肺癌、皮膚癌等;煙與酒易致肺癌、無痛人流、食管癌等;食品中的硝酸鹽、亞硝酸鹽、真菌毒素(如黃曲霉素)等易致胃癌、無痛人流;高脂低纖維及煎烤食物易致腸癌、乳腺癌、胰腺癌等。微生物感染如EB病毒與鼻咽癌,幽門螺桿菌與胃癌,乙婦科毒與無痛人流,皰疹病毒與宮頸癌等相關。還有食品、水、大氣污染等致癌因素。
copyright dedecms
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,日常生活加以注意,可以預防和減少“生活方式癌”。
(1)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,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。
(2)勞逸結合及適當的體育鍛煉(適合個人的體鍛方式)。
(3)均衡營養,合理膳食,不偏食、挑食。進食不要過燙過快。
(4)不吃霉變、污染、燒焦的食物。少吃煙熏、燒烤、油炸、腌制食品。
(5)糖、鹽、蛋白、脂肪要適量,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,多吃新鮮清潔的蔬菜水果。
科學證實,腫瘤一旦發生,要做到“早發現,早診斷,早治療”,才可以取得“好預后”。 內容來自dedecms
如何早發現
(1)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,要當心白血病、惡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統惡性腫瘤。
(2)晨起鼻涕帶血或血絲要當心鼻咽部癌。
(3)咳嗽痰帶血或血絲要當心肺癌。
(4)便血、便習慣改變要當心直腸癌。
(5)性交后陰道出血要當心宮頸癌。
(6)上腹部無規律隱痛不適,要當心胃癌。
(7)吞咽有哽噎要當心食管癌。
(8)刺激性干咳難愈要當心肺癌。
(9)乳房出現結節或小塊物,要當心乳房癌。 copyright dedecms
當然“惡性腫瘤”的早期癥狀通常不很明顯,如出現上述癥狀,既不必驚慌失措,但也不可掉以輕心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。40歲以上者,每年正規的體檢,也可能早期發現腫瘤。
必須早診斷
除醫生體格檢查外,還常需輔助檢查,如查血中的一些腫瘤標志物(如:AFP高與無痛人流、CEA高與腸癌、CA19-9高與胰腺癌、PSA高與前列腺癌等相關)。另外,骨髓涂片常可用來診斷白血病;一些診斷性穿刺、切取活檢、胃鏡、支氣管鏡活檢等常可明確診斷。一些影像技術,如B超、胸片、CT、MRI、同位素掃描甚至PET-CT等可發現腫瘤,但通常不能定性質。定性多需依靠組織病理切片或涂片,即病理活檢確診。一旦確診,急需治療。
科學早治療
內容來自dedecms
(1)手術治療: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,以期根治或姑息治療腫瘤。
(2)化療:通過抗腫瘤化學藥物(口服、靜脈用藥、介入置入)治療腫瘤。
(3)放療:通過射線來殺死腫瘤細胞,如X光、直線加速器,甚至伽瑪刀、射波刀、質子刀治療等。
(4)介入治療:通過血管穿刺置管造影后,通過導管將藥物或栓塞劑等經腫瘤供給血管注入來治療腫瘤。局部療效高,全身副作用小。













